访问量:53654

遗传育种

  • 江苏某牧场娟姗牛乳房性状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炎发病率的影响分析

    黄泽亮;卢徐斌;赵天奇;陆体富;丁俞建;张慧敏;杨章平;

    该研究通过对江苏某牧场1257头娟姗牛的乳房性状与乳腺炎发病率的关联分析,揭示了乳房形态特征对疾病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系统评估了8个乳房性状(乳房深度、中央悬韧带、前乳房附着、前乳头位置、前乳头长度、后乳房附着高度、后乳房附着宽度及后乳头位置)与乳腺炎发病的关系,并探讨了胎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乳房深度(OR=0.896, P=0.004)和后乳头位置(OR=0.941, P=0.199)是影响乳腺炎发病的显著因素,其中乳房深度在2胎牛中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交互项OR=0.736, P=0.041)。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乳房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关联(P<0.01),特别是乳房深度与前/后乳头位置的相关性(r=0.340和0.282)。模型预测效能评估显示,乳房深度的AUC值最高(0.612),但所有性状模型的判别能力均未达到理想水平(AUC<0.7)。可见,虽然某些乳房形态特征,特别是乳房深度,可以作为乳房炎风险的指标,但它们的独立预测能力有限。

    2025年08期 v.21 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在畜禽领域的研究进展

    何先钰;刘自晓;任刚;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是一种能够在单细胞水平高通量分析基因转录状态的新兴技术,因其可以揭示生物体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图谱、转录图谱、发育轨迹及细胞异质性,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备受关注。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类型的精准鉴定、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以及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此外,可用于改善动物繁殖性能、生长性能以及动物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该文主要针对scRNA-Seq技术的基本概况、发展过程及其在畜禽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该技术在畜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部分基础性建议。

    2025年08期 v.21 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液相芯片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发展

    丁文家;魏大为;杨尚;陈宁博;马云;雷初朝;黄永震;

    液相芯片是一种用于高通量基因分型的技术,与基因组重测序和固相芯片相比,具有检测位点选择更加灵活、芯片开发和检测成本更低等优势,该技术基于多重PCR和探针杂交捕获2种不同的技术体系,可满足低、中、高不同SNP密度的基因型分型需求,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养动物(牛、羊、猪、鸡和家蚕等)种质资源鉴定、重要性状挖掘和品种选育改良等。该文综述和分析了液相芯片技术的原理、在家养动物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旨在为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家养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025年08期 v.21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 南湖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施海娜;张瑞;耿智广;张金霞;牛春蛾;贺怀刚;安雪娇;靳善宁;郑雷;岳耀敬;徐振飞;

    该试验选取6月龄南湖羊48只(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重与体尺指标,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测南湖羊体重与体尺指标开展相关性、多元回归以及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性状,南湖羊体重(y)和胸宽(x_5)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大,测量值较离散,具有较大的选择与提高潜力。体重(y)与8项体尺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南湖羊体重(y)和体尺指标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56.680+0.801x_5+0.381x_1+0.257x_2+0.277x_3(R=0.826, P<0.05),标准化后的回归方程为y=0.340x_5+0.233x_1+0.240x_2+0.256x_3(F=22.558,P<0.01)。南湖羊体重(y)和体尺指标聚类分析(当类间距等于13时)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相似,南湖羊所有指标均被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757%,其中第一个主成分贡献率为51.372%,可分为胸部因子、长度因子、宽度因子和高度因子。综上所述,在后续肉羊选育过程中,应重视南湖羊胸深、胸宽和胸围的选择,以此提高其体重,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2025年08期 v.21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繁殖生理

  • 反刍动物昼夜节律生物钟研究进展

    张嘉豪;王子昂;许文海;邓君君;刘纪君;靳亚平;杨王浩;陈华涛;

    地球自转带来了周期性的明/暗循环,从而导致了地球表面光照时间、温度和能量等外部环境因素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生物体为适应这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内源性的自主调控系统,称为生物钟。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生物体内都普遍存在着生物钟系统。反刍动物生物体内同样存在节律性振荡的生物钟系统,该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光-暗周期、温度波动等授时因子的协同作用,参与调控反刍动物采食行为、代谢活动、繁殖功能和免疫应答等大量生理功能的节律性变化。然而,目前学界对反刍动物生物钟系统分子机制及其作用的认识相对有限。该文综述了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昼夜节律生物钟的研究进展,解析其调控机制与生物学基础,探讨外界环境如何通过生物钟系统影响其生理与代谢活动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提升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提供新思路。

    2025年08期 v.21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6K]
  • 不同活体采卵数供体母羊的血清学指标分析

    万正荣;呼努苏吐;李蓉;曹苗;郭倚天;范利宏;包梅荣;仇春娟;龚璐;乌日嘎;陈大勇;程磊;席广银;

    该试验选取22只2~4岁黑头萨福克母羊进行卵泡激素诱导和活体采卵,根据回收总卵数将其分为低获卵组(<10枚)和高获卵组(≥10枚),对两组母羊的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低获卵组的血小板数目极显著高于高获卵组(P<0.01),氯离子浓度显著高于高获卵组(P<0.05),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钠离子浓度则显著低于高获卵组(P<0.05)。可见,血小板数目、氯离子、 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钠离子可能是筛选供体母羊的重要参考依据。

    2025年08期 v.21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资源保护利用

  • 永顺凤头鸭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探讨

    杨胜萍;

    永顺凤头鸭是在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下形成的一种珍稀地方种质资源,是肉蛋兼用且具有观赏价值的品种。该文从永顺凤头鸭的品种特征、资源保护现状、产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目前永顺县凤头鸭资源保护已取得一定成果,产业发展具备政策、生态和文化基础,品牌与建设与推广工作取得实效,但仍面临品种退化、技术支撑不足、市场竞争大等问题。通过加强资源保护、强化技术支撑、拓展市场空间等对策,有望实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户增收与县域经济发展。

    2025年08期 v.21 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6K]

产业发展

  • 巴克夏猪种质特性及其在优质肉猪产业中的应用

    孙亚静;张勤;王继英;

    在养猪生产中,猪品种是决定养猪产业经济效益、猪肉产品品质以及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巴克夏猪(Berkshire pig)作为兼具历史传承与产业价值的培育猪种,其发展历程折射出全球生猪产业从脂肪型到瘦肉型再到优质肉型的消费导向变迁。自20世纪初起,我国开始引入巴克夏猪,在随后百余年内,巴克夏猪历经英系、俄系、日系及美系等多代种质迭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针对巴克夏猪的培育历史、种质特性、全球传播、兴衰转折以及在我国养猪生产中的利用实践进行了系统综述。结合消费升级背景下优质肉猪市场的实际需求,总结了三大开发应用模式,旨在为巴克夏种质资源开发及我国优质肉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2025年08期 v.21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 江西省蛋鹌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柴学文;贡继尚;许桥;陈彪;李成凤;许继国;

    鹌鹑养殖是我国家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2024年来,鹌鹑蛋品加工多样化、产业链多元化、利好政策和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江西省蛋鹌鹑养殖业的蓬勃发展。该文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南昌县、进贤县、修水县、宜春市和赣州市等地养殖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系统的归纳了江西省蛋鹌鹑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蛋鹌鹑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饲养管理以及产业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江西省蛋鹌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v.21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6K]
  • 新冠疫情前后关于绵羊的研究变化趋势解析

    吕林洣;王相鼎;许雨慧;刘沛尧;闫锦华;蓝贤勇;何祎雯;

    新冠疫情作为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之一,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格局,还对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绵羊产业及对其的研究也受到了显著影响。基于此,该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2527篇)和CNKI数据库(5478篇)为数据来源,将2017—2019年(疫情发生前)、2020—2022年(疫情时期)、 2023—2024年(疫情结束后)作为研究阶段,对这3个阶段内关于绵羊的研究进行分析,主要围绕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学科和关键词等,探讨疫情对绵羊研究的影响。结果显示,疫情时期英文文献发文量明显增长、中文文献发文量则显著减少,疫情结束后二者发文量整体均下降;中国在绵羊研究领域日益活跃,国内机构和学者影响力提升;疫情改变了论文发表的期刊分布格局,不同学科研究热度变化明显,研究热点与疫情发展紧密相关。

    2025年08期 v.21 9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4K]

  • 《中国畜禽种业》参考文献著录及编排格式

    <正>(1)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主要责任者在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超过3名时,后面加“等”字样,英文加et al。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无论中英文,全部用半角。(2)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其他未说明的文献,建议采用单字母“Z”。

    2025年08期 v.21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中国畜禽种业》简介

    <正>期刊出版办刊宗旨:繁荣畜禽种业研究,促进畜禽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发现和培养畜禽种业领域科技人才主要栏目:遗传育种、资源保护利用、繁殖生理、产业发展等特色出版:专题/专刊新媒体运营会议宣传:·会前宣传:会议日程,近期会议通讯·会后宣传:四种形式的会议报道,即流程式报道(会议日程+专家照片)、专家报告内容汇集(专家照片+报告主要内容)、会议亮点、会议评述学术宣传:刊载发表在国内外顶刊(高影响因子刊物)的长摘要式文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报道等企业宣传:企业走访宣传、企业形象宣传等

    2025年08期 v.21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下载本期数据